蟒营®/ 惑而不问

成人学习常见三大顽症解+1

这是大妈在 ZoomQuiet 的第066篇原创


背景

书接上回: 蟒营®/ 视而不见;

有位技术大神在知乎上感叹:

很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其实往往无法使用准确的语言将问题描述清楚. 因为对相关的概念缺乏了解,而如果对概念了解清楚,懂得如何用语言描述的话,问题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也就不是问题了.

这正好引出在 蟒营®编程思维提高班 中又一常见现象:


现象

网络付费课程, 一般都是有明确指向性的; 购买学习者, 都是有具体期待而选择, 并付费的;

而且多数课程也都承诺有各种程序的答疑服务;

可是, 神奇的是:

当学员遇到自己难以理解, 无法独立解决时 第一反应都不是提问, 而是:

  • 自我质疑, 智商是否崩溃了? 不可能不懂的哪...逐步加重自我审问, 直到情绪崩溃, 然后几天不愿再看课程内容...
  • 自我僵持, 看不懂就反复看, 作不通就反复作...即便现实是妄图用相同的行为/过程获得不同成果, 也难以阻止自己努力, 努力用相同的已经证明无效的行为尝试, 直到情绪崩溃, 然后几天不愿再看课程内容...
  • 自我怀疑, 这个问题看起来这么初级没有技术含量, 绝对不值得问, 必须自己搞通...然后陷入自我僵持状态,直到情绪崩溃, 然后几天不愿再看课程内容...

问题

问题在, 蟒营®课程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提醒/提示/演示/引导/说明/... 用尽各种姿势来传达一个通用问题对策:

  • 0: 先硬头皮, 自行探索
  • 1: 探索过程要详细记录下来: 如何猜想的? 搜索了什么? 看了什么资料? 进行了什么尝试? 输入了什么指令/代码? 终端如何反馈的? 报了什么错?
  • 2: 如果 42 分钟以内没控制出结果, 立即提问
  • 3: 提问形式, 最好使用预先设计好的 Issue/提案(课程环境中一种线索式讨论形式, 有点儿象发布一则 博客, 大家一起来回复/讨论) 模板, 将记要分门别类的填写上
  • 4: 然后, 导师/助教/同学们, 就可以利用 Issue 中提供的信息/数据在本地复现问题过程, 来针对性解答

但是, 总是卡在第三步上, 几乎很少有学员愿意在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提问;

而且即便是打破心障提问的学员, 一般在前几轮中, 也基本不知道如何提问, 或是如何描述问题; 只是一味在展示自己情绪状态, 以便唤起他人同情, 进而帮助.


分析

...因为, 提问是反社会的哪.

为什么明明是付费课程, 解答疑问是必然服务之一, 但是, 学员们, 无论成人还是在校学生, 都不愿意公开提问?

部分原因之前分析过: 拙见/ 为什么无法忍受被公开否定?;

因为, 在社会中, 公开提问等于承认无能, 进而在通常社会场景中只能遇到各种性质/程度的惩罚; 所以, 在社会中, 公开提问不过是伪装提问, 实质目的都不是想知道不知道的, 一般常见目的无外乎:

  • 以提问的形式来赞同领导的方案
  • 以提问的形式来赞扬领导的辛苦
  • 以提问的形式来增补领导的规划
  • 以提问的形式来...干各种值得的事儿

幸好, 并不是中国社会所有场景中都是这种"被提问"的;

至少在所有技术社区, 特别是网络中自由/开源技术社区; 通过远程协作形成的各种以作品为导向的实践社区;

大家最关注的只有版本仓库中的工件/代码/文档/...

并没有其它复杂的办公室政治化关系;

所以, 蟒营®就是模仿技术社区, 营造内部学习氛围, 将提问提升为主要学习行为; 和国外小组讨论式学习场景一致;

只是, 将目标领域知识体系, 物化为一系列开发周任务; 得以让大家将陌生的技术知识点, 转变为比较陌生, 但是, 足以理解并开始思考尝试的具体开发任务;

这时, 大家面对相同具体开发任务, 触发相同技术困难, 任何不规范原创性的问题描述形式/内容/比喻, 大家都能快速 got 到梗, 因为是相同的问题场景, 可以直接对照自己的体验来理解;

正如大神感叹的; 在刚刚进入一个陌生技术领域时, 虽然遇到的问题都是常见问题; 但是, 因为对应术语体系并不熟悉, 根本不知道当前遇到的问题, 涉及的几个现象应该用什么术语来描述; 导致不知道如何提问;

其实, 这都是自我加戏, 设置高端人设, 自己将自己架到火上烤到崩溃;

回想小时候, 或是观察身边小朋友们如何提问的? 无论什么领域问题, 小朋友们都能立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过程, 追加猜想, 寻求帮助;

对的, 这就是最正义/正确/自然的提问姿势了;

问题描述是否专业, 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效率;

但是, 这等于对初学者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然而, 小朋友们的提问都无比真诚, 令人难以回避; 这比不问, 乱问, 跪求式质问, 要科学的多, 也更加通用/实用的多;

为什么呢? 因为, 小朋友提问形式本身就已经证明了自己对问题多认真.

技术问题提问时也一样, 嘦证明问题对你是重要的, 那么问题涉及技术知识点是否初级并不重要了, 没有什么比切实帮助到人要有成就感的, 无论使用的知识点高低 ;-)

如何证明自己对问题是认真的?

  • 给出自己真实的思考过程
  • 给出自己真实的探索过程
  • 给出自己真实的操作过程
  • 给出自己真实的出错过程
  • 给出自己真实的...一切过程描述

那么, 其它人当然能感受到你描述的过程是原创的, 独有的, 急迫的.

而四处抄来的描述/代码/过程/...根本就是难以统一的, 别人一看就知道好象哪里有不对.


惑而不问

原因和应对

综合目测在蟒营®课程中 惑而不问 几大原因:

  • 不敢问 ~ 习惯性认为低级问题不值得问, 一问只能获得鄙视;
  • 不愿问 ~ 感觉一定能解决, 只是要花更多时间;
  • 不懂问 ~ 想问, 但是, 不知道问什么, 因为连自己现在要作什么都不清楚;

具体应对也很明了:

  • 不敢问 ~ 其实无关勇气, 只是担心人设崩溃, 不过, 钱都交了应该享受的服务就得享受, 不问白不问;
  • 不愿问 ~ 课程不是无限时长的, 而且大家平日时间有限, 规定时间里没探索出来,就问, 提高学习效率;
  • 不懂问 ~ 其实自己哪儿不懂, 从哪一行开蒙圈的? 也就是将真实的问题触发过程, 自身感受和具体课程任务/文档/代码 对应起来就好, 也就是通用记要内容, 这样其它人可以知道你卡在哪儿了, 也就自然知道如何引导突破了.

毕竟: 编程, 只能在编程过程中学习


refer.

愿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文中链接感谢"文章助手"的助手 的支持, (来自 LINUX中国 的小应用)

  • 点击, 将自动跳入小应用, 并复制链接到剪贴板
  • 然后, 打开浏览器, 复制到地址栏, 就能访问了
  • 好处, 避开了微信内置特殊浏览器的有关屏蔽策略
  • 问题, 操作复杂了, 要打开手机上的浏览器, 如果在桌面微信则无法使用

本人公号所刊载原创内容之知识产权为本人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欢迎读者沟通交流, 请留言, 或通过邮件交流->

投稿/反馈邮箱:

askdama@googlegroups.com

(邮件列表地址, 当成正常邮件发送邮件就好, 不用订阅, 不用翻越...)


ZoomQuiet/大妈

就是四处 是也乎,( ̄▽ ̄) 的那个大妈:


私自嗯哼: ZoomQuiet (订阅号: ZoomQuiet42)
原创课程: 蟒营 (订阅号: Mainium)
过往吐糟: Chaos42 (订阅号 PythoniCamp)

as 核心组织者:
    PyChina (订阅号: PyChinaOrg)
    本地社区: 
        GDG珠海 (订阅号: GDG-ZhuHai)
        TFUG珠海 (订阅号: ZH_TFUG)

好文笔,感叹号年度配额: 1/3

NN 4139




自怼圈/年度番新

DU22.8
关于 ~ DebugUself with DAMA ;-)
点击注册~> 获得 100$ 体验券: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订阅 substack 体验古早写作:


关注公众号, 持续获得相关各种嗯哼:
zoomquiet


蟒营®编程思维提高班Python版

**2021.01.11** 因大妈再次创业暂停定期开设, 转换为预约触发:
  • + 扫描预约入群, 学员每满 42 人即启动新一期训练营 ;-)
  • 101camp22.7
  • + 任何问题, 随时邮件提问可也:
    askdama@googlegroup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