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见/ 什么是网课?

普通程序老猿叕一则追问...

这是大妈在 ZoomQuiet 的第011篇原创


背景

疫情猛然暴发, 春节后返工日期一直推迟; 有条件企业都尽可能开始远程办公; 叮叮被小学生们创意"五星好评, 分期付款"自动下架;

偏远地区学生没有网络难以参与网课, 而同时, 大城市中学生群体早已习惯网络生成的, 则发现另外一种:

网课学困生


问题

所以, 到底什么是网课?

网课和传统课程有什么不同?
网课能替代传统课堂嘛? 为什么?
学生在网课和在传统课堂中, 那种可以获得更多教育?

...简单说, 网课, 应该什么样?


分析

名词解释最直接了...

  • 网课, 网络课程
  • 网络, Internet, 互联网, 以 TCP/IP 为基础协议将各种智能设备联接在一起的(全球)网络
  • 课程, 教授特定领域知识的系列流程化教程
  • 以上, 是这个专有名词的直觉展开

网络, 没什么好解释的, 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 已经变成内衣一般生活必须品了.

是否有网络, 最直觉的检验方式就是:

  • 打开任何一种浏览器器
  • 输入 qq.com 就是否能立即看到腾讯官网

问题在于

朔源

课

甲骨文 "课" 字是个形声兼会意字.

左边的言字旁是形符,表示这个字与讲话发言有关. 右边的"果"是读音.

展示了这样一种场景:

一位能说会道的官员, 站在果树前:

  • 干什么?
    • 当然是数数了
  • 数数来作什么?
    • 自然是收税了..

所以, "课"的本义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试验,考核,以检验成果.

引申为国家根据数额征收赋税,如:国课,课税

  • 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和学习称之为"课"
  • 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所设置的教学科目,也称之为"课"
  • "课"也用来表示教学单位,如:一节课. 也表示教授段落,如:这本教材共有十五课.

然而

传统学校教育场景中的课...

  • 开学典礼, 所有人列队, 校长讲话, 多年不变的内容, 核心思想就一个:
    • 要听话
  • 正式上课, 所有人坐好, 老师讲师, 多年不变的内容, 核心思想就一个:
    • 要听话
  • 定期考试, 所有人坐好, 老师发卷, 多年不变的内容, 核心思想就一个:
    • 要听话
  • 终于放假, 所有人列队, 校长讲话, 多年不变的内容, 核心思想就一个:
    • 要听话
  • ...

嗯哼? 这样顺序列出来, 感觉自己义务教育9年, 挣扎高考前后4, 再加上本科4年, 基本上都在被训练要听话了...

毕竟: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只是, 这分儿都是早已定好的正确答案, 这老师基本都是课堂秩序维护者; 鲜少有愿意介入学生思考过程进行针对性引导的老师...

现在回想, 可能老师们不是不愿, 而是没机会:

  • 一个班少则50, 多则上百
    • 每周20+节课
    • 还要兼顾自己当班主任的那个班的班务...
  • 也就是说, 每天至少要面对500名左右的学生
  • 即便老师能清晰的记住每位学生的真实状态
  • 就算是全天8小时全部用上, 每位学生也只能平均到57秒时间
  • 那也不可能完成一次学习问题的深入交流?

所以, 其实以往在学校中接受教育, 本质上大家都在自学, 只是, 形式上是集中在一起.

而且, 无人关心学生自学姿势是否正确/有效.


教育

所以, 学习困难症, 和是否"网课"没关系, 对学习没兴趣没动力的; 无论在什么场景中都是困难生;

但是, 即便是各种困难生, 和我们一样, 都通过纯粹的理论意义上的自学, 在没有任何教材/视频/音频课程的帮助下, 以婴儿毫无自制力, 也没任何基础知识, 完全空白状态为起点, 都顺利在2~3年里, 完成了汉语(地球上最复杂困难的自然语言)自学, 以及各种生存技能的自学;

所以, 每个中国人的自学能力是没任何问题的, 那么, 一定是教育本身出了什么问题...

什么是教育?

苏格拉底 (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给出了一个绝佳的比喻


Education is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教育是把火炬点燃,
    而不是把容器灌满
    (又译: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

也就是说: 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 而是向他们提问.

苏格拉底认为, 一切知识早已被神灵注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中, 只是大家都忘记了, 嘦通过提问, 就能想起来;

苏格拉底 就是这样作的, 他在广场上拉住任何一个公民,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 直到问到对方哑口无言, 回去痛苦的思考...

所以, 苏格拉底 被烧死了...

因为, 他通过毎个人都能理想并思考的问题序列, 让每个人自己意识到自己多么愚蠢...

以往在技术社区中被迫重新自学, 然后, 果然高效获得新知, 这种经历多了, 导致心目中, 课应该是:

  • 按照本义, 上课,其实就是来向先生阐述所得, 印证学习成果来的
    • 所谓 言
    • 以证 果
    • 是然 课
  • 向先生阐述的,是之前,约定的课题/问题/疑题/试题....
  • 只有这样,每个人,才是真正用自个儿最有效的方式在正确的方向上积累智慧
  • 以往,所谓 "上课" 其实变成了:
    • 老师求学生记忆单元知识点
    • 如若不然,用考试用分数用体罚 来加以开导
    • 至于强填到学生脑子里的东西,老师一般也不以为然的
    • 反正,考卷怎么要求,就怎么教
  • 回想一下,可怕嘛?挺可怕的,但是,我们也10几年熬过来了
  • 可是,为什么又主动要求, 再来"享受"这种无谓的灌输呢?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

然而, 现在的各种网课, 或是时尚的 MOOC/慕课:

  •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 成功的在线课程
  • 哈, 自带广告辞的术语
  • 本质上, 不过是将传统学校课程复制到线上而已
  • 国外名校 MOOC 就是, 将以往课堂上的录像, 直接放到网上
    • 配套原版印刷教程的部分电子版
  • 国内部名校 网课 一样, 将以往课堂上的录像, 直接放到网上
    • 配套老师自撰教程的电子版
  • 其它网课, 就是将以上课程内容, 由工作人员, 重新 PPT 化再制
    • 配套机构编撰教程的电子版
  • 直播平台, 以及惨遭一星下架的 叮叮 们承载的网课
    • 其实就是被迫成为主播的传统师范老师们
    • 从站在教室中念 PPT , 变成坐家里镜头前来念

...总之, 无法形式如何, 本质都没改变:

  • 坚定的灌输, 认真的灌输
  • 但是, 学生是否/如何/怎样/...来吸引
  • 是真的没空来管的...

所以, 网课

形式决定内容...

  • 课堂有害, 填鸭式教育一直说受不了,却已经成为自个儿唯一的学习经验以及输入模式
  • 直播有害, 老师流畅娴熟的教案背诵, 容不得学员任何质疑, 根本没空间跟上...
  • 微信有害, 弹幕式的消息流形成了强大的气势,令人跟随无瑕思考
  • 性格缺陷, 感觉到有哪里不对时,无法第一时间合理的问出来,直到时间过去,一切不存在时,才小意问出来...很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 ...

当然, 以上都是很武断的猜想,作不得准.

网课, 原本没这种事务;

但是, 时代发展, 互联网赋予了教育行业另外一种可能空间; 所以, 大家就惯性的将 网课, 视为在网上进行的课堂;

其实, 回想一下当年的电视大学, 本质上就是 网课 的原型了; 正是电视函授大学的形式, 限制了后来互联网/网课的想象力.

以及, 在主要科技梗创作中心: "星际旅行" , 有关剧集中, 也有过网课的设想:

  • 在深空探险的宇航员们, 一样可以通过星际网络参与课程
  • 由 VR 教室为核心
  • 分布在宇宙各地的学生, 将自己 VR 形象投射到地球对应课堂中
  • 通过双工全息交流, 实时和真实老师定期完成一堂堂课程

好吧, 这种想象力, 还不如现在中国网络中涌现的 AI 课程:

  • 基于海量题库
  • 根据每个学员的学习进度
  • 由 AI 自动分配不同题目
  • 整个儿网课, 以大型分布式网络游戏为兰本
  • 用交互对话和图文来驱动学员"学习"...

只是, 这个逻辑链路上的 "网课":

  • 原本, 就是传统课堂中单向灌输的课程
  • 应该, 无论怎么幻化, 都只能是单向灌输
  • 最好, 也不过是构筑越来越方便检索的学习资料库

蟒营™式网课

蟒营™101.camp 开源网络课程框架

则是另外一个相反, 或是说回归 "课" 原义的尝试;

本质上就是 Socrates 式教学体系; 当然, 这种教学形式, 一直在网络中流传着的:

  • 所有开源/自由软件技术社区, 都是按照这种机制自发构建起来的
  • 起初, 有一位/几位工程师, 根据自己的设想完成了可用原型软件
  • 配合仓库/维基/列表, 发布对应项目的代码/文档和沟通渠道
  • 有兴趣有能力的用户, 自发加入, 根据即有资料自行探索
  • 开始增进/修订/传播 开源/自由技术
  • 同时, 这一过程中, 不同水平的用户/学习/开发者渠道在一起
  • 有事儿说事儿, 没事儿聊天
  • 一切以可以用代码来表达为基准, 进行快速/异步/有效的沟通和学习

对比, 其它形式的教育, 一般都是以学习行为来替换学习本身了;

Socrates 式教学, 则是以具体问题/任务/代码/... 可评估/检验/记录/追踪/优化/复用/... 的具体的工件为锚点, 按照一系列有明确目标方向的任务, 逐步自主完成, 同时课程/社区环境通过真实的伙伴提供一切帮助;

每一次任务的完成, 都倾向形成私人教程, 标准可以是能教会半年前的自己那种程度. 哈, 这个标准很眼熟吧, 对的, 这同时也是 Feynman学习法;

  • 这就是为什么教学反转
  • 怎么教学反转?为谁写教程?
  • 课程/社区, 需要持续从学习者身上学到如何更好的阐述技术/知识

要是直白的再说一下 大妈 心目中的 "课",应该这样的:

  • 学员提出想变身成什么人物
  • 导师根据自身经验,结合资源限制,设定为一个中阶人物
  • 然后,以负基础为起点,设计学习路线
  • 最后,将路线分析为跨度合适的任务发布给学员
  • 学员,分阶段认领到任务,在预期时间点前, 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
    • 过程中,如果有具体的困难/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 导师/助教结合学员当前的进展,以及学习姿势,给予提示
    • 同时, 学的快的学员, 也一样可以通过课程环境分享自己的经验
  • 最终,学员在自身的驱动力下, 完美的将自己打造为心目中的目标人物

也就是说, 这一教育理解链路上的 "网课":

  • 原本, 就广泛存在开源/自由软件社区场景中
  • 应该, 可以针对领域技能,独立为可持续运营的专门课程
  • 最好, 每个人都能基于有关服务, 快速构建自己的 "网课", 以此形成相同兴趣的社区, 持久和同学们长久共同创作下去.

蟒营™从自己的偏见出发, 尝试解决这种学习困难问题; 通过将学习自主权归还给学员本身为目标, 重构 "网课" 形式/内存/进程;

这一框架, 已经开源16个月了, 那么具体如何进行的?

这值得又一系列文章详细来说了

所以,对于没有任何编程自信的好人们:

学习 Python 的
    目标本身
        从来不是 Python
    而是只有通过编程思维
        才能理解/接触到的
    真实世界的 Cyber 维度

W2W

Writing 2 Writing, 以文唤文

"自怼圈" 内部刚刚触发的一项活动:

  • 自怼圈 Issue 中发起
  • 标题格式 e.g. : [W2W] 什么是网课
    • 给出大致问题范畴, 以及交稿期限
  • 主笔按时完成, 回复到 Issue 下
    • 其它怼员, 至少一位,在 Issue 发布到 主笔 回复发布文章后42小时以内
    • 再次回复420字以上相同标题文章
    • 形成 W2W 关系
  • 才能进一步对外公开发布, 接受赞赏

我所理解的网课

@hyacinth0906

直面意思理解就是在网上上课,下意识的反应是跟平常在学校里的上课有什么不同.

    1. 第一个感觉多的维度是自由,可以自由地控制什么时候学习,要学的想学的东西都在那里,只要自己想学就可以学到,而不是在学校必须遵循老师安排好的时间和进度.
    1. 第二个感觉是,这些东西都在那里,那么我学了或者没有学,也不会有人知道,虽然这个状况在课堂上也可以实现,毕竟还有一双眼睛盯着(老师),身边还有很多眼睛在攀比,没法坦荡荡地选择做还是不做.
    1. 所以,网课会需要设计得比课堂更有吸引力,才能让学生有兴趣一直坐在电脑前听也好,交互也好,而不是被某些眼睛在环境里盯住,至少需要激发更多的主动性.

去年,因为感兴趣现在大学的教育有什么变化,看了近几年教学基金给了哪些教学项目,非常火热的有"翻转课堂""三明治教学法""微课"还有"PBL教学"等,我的感觉用意一是把原本在课堂上宣讲的基本内容放到网络上,或者课前预习,二用实际的案例及每一个阶段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所要讲述的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减少老师的一言堂,增加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

在什么都可以网课的时代,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主动如何而来,可能以终为始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大妈前面说,先要设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就是达到什么目的,再倒推回来,用怎样的方法走到那里. 想起了许岑在得到一个讲学习的课,他讲到自己学吉他的经历,最初是因为非常喜欢一首名曲才想学吉他,他问一个很牛的吉他老师,我需要先学一些什么,才能弹那首曲子. 那个老师说,你可以直接去学弹那首曲子. (故事大意)

所以我觉得网课,也是现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了,会比以前课堂更明显的暴露这个问题,学生会有更多的动摇,我这个时间要去学这个吗?不值得的话,还不如打会游戏,刷会剧. 不管是案例教学,还是分步设问,都是希望尽量把真实的应用场景展示出来,让学生主动思考,如果你在这个情况下,你应该如何思考和处置当前的情况. 我以为这也是一种尝试以终为始的方式尝试改革大学教育.

我所理解的蟒营也是类似的初衷吧,大妈经常说,用之,弗学,也就是在真实应用的场景中去体会实际起作用的是什么,自己体会感受其中有作用的部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是一种以终为始的网课教育吧.

PS:

许岑的故事来源:得到-许岑"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3.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 并非推荐得到这个课,只是给出出处.


refer.

文中链接感谢"文章助手"的助手 的支持, (来自 LINUX中国 的小应用)

  • 点击, 将自动跳入小应用, 并复制链接到剪贴板
  • 然后, 打开浏览器, 复制到地址栏, 就能访问了
  • 好处, 避开了微信内置特殊浏览器的有关屏蔽策略
  • 问题, 操作复杂了, 要打开手机上的浏览器, 如果在桌面微信则无法使用

JD 下单链接 -> 点击后再打开浏览器复制到地址栏访问 -> 俺能获得少许佣金:


NN 3957

好文笔,感叹号年度配额: 1/3

投稿/反馈邮箱:

askdama@googlegroups.com

ZoomQuiet/大妈

就是四处 是也乎,( ̄▽ ̄) 的那个大妈:


私自嗯哼: ZoomQuiet (订阅号: ZoomQuiet42)
公开课程: 蟒营 (订阅号: Mainium)
历史吐糟: Chaos42 (订阅号 PythoniCamp)

as 核心组织者:
    PyChina (订阅号: PyChinaOrg)
    本地社区: 
        GDG珠海 (订阅号: GDG-ZhuHai)
        TFUG珠海 (订阅号: ZH_TFUG)




自怼圈/年度番新

DU22.8
关于 ~ DebugUself with DAMA ;-)
点击注册~> 获得 100$ 体验券: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订阅 substack 体验古早写作:


关注公众号, 持续获得相关各种嗯哼:
zoomquiet


蟒营®编程思维提高班Python版

**2021.01.11** 因大妈再次创业暂停定期开设, 转换为预约触发:
  • + 扫描预约入群, 学员每满 42 人即启动新一期训练营 ;-)
  • 101camp22.7
  • + 任何问题, 随时邮件提问可也:
    askdama@googlegroups.com